KO痔瘡︱改善排便習慣 預防痔瘡妙法

醫健人物

發布時間: 5 小時前

分享:

分享:

痔瘡發作確實令人坐立不安,嚴重時不僅會引起劇烈痛楚,更可能因為血管組織急性壞死而引起劇烈痛楚!要預防痔瘡,有外科醫生建議市民需改善如廁習慣,長時間「踎塔」絕不可取,有需要時亦可透過藥物軟化大便及放鬆肛門組織的血管。

肛門有不少稱為肛墊的靜脈,正常情形下可協助控制排便,而痔瘡就是由這些肛門的細小血管及結締組織形成。香港浸信會醫院外科顧問醫生林展滔指出,當肛門長期承受壓力,附近的血液循環會受到阻礙及令軟組織變弱,導致血管腫脹及組織凸出,形成痔瘡。其形成主要由於不良大便習慣引起,例如如廁太久、長期便秘及用力排便等,懷孕婦女亦是生痔瘡的高危族。

診斷排除惡性病變

林醫生說,痔瘡可分為外痔、內痔及混合型,肛門內有一條齒狀線分隔粘膜組織及皮膚,內痔位於此界線之上,外痔則為於界線之下,所引起的病徵也會有所不同︰「最常見的病徵是大便時感到不適及流血,即使患者生有內痔,他們的痔瘡也有機會跌出肛門口外,用手亦可以摸到。部份或者甚至會有急性壞死情況,如果持續有流血情況,便應盡早求診。」

接受診斷之所以重要,是要排除痔瘡以外可能會出現的疾病。林醫生稱,大腸癌也會有類似出血情況,惟血液或會混入大便,並會伴隨大便習慣改變及體重下降等現象,如果無法分辨,最好就要接受臨床診斷及大腸鏡檢查,以排除是否有惡性情況。

口服藥物緩減病徵

假如證實有痔瘡問題,醫生會先建議患者改善生活習慣,例如多進食含有纖維的食物及飲水,以及避免如廁太久。林醫生說,如果情況未有太大改善,便會考慮透過藥物及外科手術治療。藥物主要分為口服藥物及肛劑兩種,口服藥物能加強靜脈的整體張力,有助改善血液循環並減少痔瘡充血。他指藥物可作紓緩,若不改善生活習慣,痔瘡便會隨時復發。

林醫生指出,經過藥物治療,病情仍然未有改善並且影響到日常生活,患者或需要考慮接受手術。最常見的手術方法包括痔瘡結紮手術,主要在痔瘡組織的根部套上橡筋,令軟組織失去血液供應而脫落,較適合輕微至中度的內痔患者。如遇到緊急情況,或痔瘡太大不適宜進行結紮,則需要使用以手術切除。

此外,患者亦可以考慮接受俗稱「痔瘡槍」的環形痔瘡切除手術,將跌出肛門的痔瘡復位,近年亦有新型治療如以超音波引導痔瘡動脈結紮術,使軟組織不再出血,減低手術的創傷性。

林醫生說,使用哪種外科手術治療痔瘡,必須視乎臨床病徵及嚴重程度,術後患者在短時間內仍會感到一定疼痛,通常要數星期才能完全康復。他指不少患者術後配合口服藥物治療,病情可以根治,提醒患者勿待情況去到最緊急時求醫,以減低治療的困難度。

香港浸信會醫院外科顧問醫生林展滔

撰文 : 林展滔醫生 香港浸信會醫院外科顧問

欄名 : 健康專家專欄